您的位置: 首页 家常菜谱

老北京穷人一日三餐 ,因为慈禧的“与民同乐”,瞬间身价暴涨

浏览量:100    2024-11-27 10:10:08


窝头一词,在旧中国是北京人意为“贫穷”的代名词。过年的时候,北京人讲究吃饺子,但贫穷人家吃不起,只能吃窝头。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,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,呈圆锥状,因为没有发酵的玉米面非常不容易蒸熟,所以在下面留出一个孔,有利于迅速蒸熟,北京管这个叫窝窝儿,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,也是主食,所以也叫窝窝头。

窝窝头是底层平民的日常吃食,但是慈禧太后却声称:要“与民同乐”,所以御膳房特意制作了“小窝头”来供慈禧享用。但是可别小看慈禧吃的“小窝头”,因为从原材料上来说,给慈禧蒸的“小窝头”用的是当时非常昂贵的栗子磨面做的,因为栗子面干裂、不和团制作不成窝头,所以里面还加入了新玉米面,并且玉米面还要过细箩,之后再掺上好的黄豆面,蒸的时候还要加入桂花和白糖,这样吃起来又暄又软又甜,并且个头也很小,小到1斤面要蒸出100个“小窝头”来,所以就可想而知“小窝头”为什么能成为慈禧比较爱的一种点心了。

随着清朝的灭亡,小窝头也和其他菜品一样落入民间,成为了北京当地的特色小吃之一。后来1956年国庆节的时候,周恩来总理宴请外国宾客也吃了北海公园仿膳的小窝头,当时用了4000个小窝头,堆成了金字塔的形状,外国宾客赞不绝口,因此北京的小窝头成为了闻名中外的一道特色小吃。现在可以在北海公园的仿膳,吃到这种宫廷小窝头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红烧鱼美食网 琼ICP备2024042152号-5